4月12日上午,我校高层次人才管理学专场论坛在锦绣校区图书馆“阅+历”阅读空间举行,本次论坛由人事处牵头,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玉文主持。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蔡敏首先以“平台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分析”为题,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探讨了平台如何重塑世界的商业模式、如何促进我国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平台经济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阳晶晶以“无人仓储系统运作管理”为题,紧扣物流行业智能化趋势,从算法优化的角度,聚焦两类无人仓储系统(穿梭车仓储系统和可移动机器人系统),探讨无人仓储系统的运作管理,并结合案例分析与系统优化模型,对技术落地提出管理建议。研究成果为仓储行业降本增效和自动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智慧物流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赵雪峰以“基于发明专利质量分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识别及演化路径研究”为题,通过量化分级、文本挖掘,结合演化分析优化专利质量分级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技术预测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张盛鹏以“语音线索是否具有信息披露的作用?——基于科创板IPO网上路演的证据”为题,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的语音线索情感倾向量化方法,聚焦非文本信息在金融信息披露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为投资者行为研究和市场监管提供新视角,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胡敏以“开放式创新社区交互信息论证模型研究——从论证模型构建到交互信息说服力的系统探索与未来展望”为题,利用文本挖掘内容分析方法,探索社区交互信息的说服力机制,深化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助力企业优化创新社区管理,提升用户参与质量,推动协同创新实践。

南京大学博士胡蓉宁以“大数据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研究”为题,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大数据应用与技术创新质量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成果为企业数字化投入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鹏飞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技术创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为题,基于改进的年报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策略参考,助力政策精准施策。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曹哲涵以“女性领导力的企业价值创造路径探索”为题,关注性别多样性对企业的价值。从公司治理与战略选择维度,探讨女性领导者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治理作用,以及其在创新与风险管理中的“双刃剑”效应。研究成果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新思路,促进性别平等实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汪帅以“风险信号的涟漪效应:同行MD&A风险信息披露与企业审计需求”为题,采用文本分析与计量模型,揭示风险信息的行业传染效应,拓展信息披露研究维度。研究成果帮助企业和审计机构预判风险,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谭然以“机器人服务边界感:亲密与侵扰对消费者抗拒倾向的影响探究”为题,基于“边界感”视角,探讨了智能客服服务中的社交边界感与人机边界感。系统揭示了人机之间的亲密与侵扰在聊天沟通风格与消费者抗拒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焦虑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为服务机器人人性化设计提供依据,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南开大学博士濮桂芳以“群体断裂带:从理论到实践的团队管理启示”为题,聚焦群体断裂带——团队成员特征重叠形成的隐性分界线,聚焦组织管理痛点。探讨群体断裂带的概念与特征、核心理论与形成机制、现实影响与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助力企业提升团队凝聚力,挖掘团队多样性潜力。

钟玉文进行了论坛点评。他指出,以上研究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金融监管等国家战略领域,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研究内容或紧扣行业痛点或基于理论缺口,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意识。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设计,机器学习、大数据文本挖掘等新兴技术应用也凸显出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严谨性和创新性。(经济与管理学院:姜中霜;人事处: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