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学校举办高层次人才计算机数学专场论坛(九)

发布日期:2025-04-27     编辑:谭映  核稿:胡兵  终审: 吴长龙     浏览次数:

4月24日下午,我校高层次人才计算机数学专场论坛在锦绣校区图书馆“阅+历”阅读空间举行,本次论坛由人事处牵头,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承办,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谢飞教授主持。我校2024年新进教师吴敏超以“嗅觉增强条件下的情绪诱发与识别研究”为题,主要围绕融合嗅觉的多感官情绪诱发展开讨论。通过构建不同情绪诱发实验范式,讨论不同刺激模式下的情绪诱发发生的生理模式差异,探索了脑电信号对情绪的表征方法,并介绍了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方法构建,助力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6144A

日本富山大学张祉明博士以“面向复杂科学问题的跨领域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为题,聚焦湍流预测、超声成像与生物分子结构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一系列融合先进建模技术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创新方法。研究成果为科学计算与工程应用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技术发展与落地应用。

50293

合肥工业大学彭银银博士以“AI时代的“隐形墨水”:图像里如何隐藏秘密信息?”为题,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生成模型的图像隐写方法。实验验证了算法在提高安全性、隐写容量和图像质量方面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企业数字化版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华南师范大学王塞博士以“融合空谱特征的遥感影像重建与应用”为题,通过融合多源遥感影像空谱特征缓解单源数据不完备的缺陷,进行相同场景的多维度数据互补与重建,实现光谱变化信息的准确识别。

论坛第一阶段结束,谢飞进行了论坛点评。他肯定了学者们在各自领域的丰硕成果,鼓励年轻学者们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学术态度,并期待在下一阶段看到更多创新性研究的涌现。

论坛第二阶段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杨刘教授主持。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周立芳教授首先以“Toeplitz Operators and Berezin type transform”为题, 介绍了Berezin型积分算子引入的背景知识, 该积分型算子是Berezin变换的推广. Berezin变换是Berezin于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Kähler流形量子化时引入的, 在函数空间与算子理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后讨论了Berezin型积分型算子从一个Bergman空间到另一个Lebesgue空间的有界性与紧性. 研究成果隶属于多复变函数论.

合肥工业大学张嘉媛博士以”有限域上循环码的构造“为题,介绍了在BCH码、循环自正交码方面的学术成果。利用分圆陪集理论,确定了码长为q^m+1的BCH码的Bose距离及其维数,并确定了其中一些码的最小距离。将q-模n分圆陪集首的集合Γ_(q,n)分解为Γ_(q,n)=Ω_1∪Ω_2∪Ω_3,证明了定义集为T=∪_i∈Ω_1∪Ω_2C_i的q元循环码是自正交码。利用这种方法,构造了一类码率接近1/2的循环自正交码。通过对以上循环码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参数优良的线性码。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博士后李尧其博士介绍了竞争系统中的Hopf分支理论,他用标准型方法推导了焦点量,进而论证分支极限环的唯一性和双曲性。接着讲述了三维LV竞争系统这一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用Hopf分支方法严格构造了多个极限环,展示出这类系统丰富的动力学性态。

上海师范大学王毳博士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了汇报,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政策导向、价值诠释和现实困境展开,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主要类型进行阐述,最终获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模式,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素养本位的教学设计意识。

论坛第二阶段结束,杨刘进行了论坛点评。他指出,报告展示了博士们深厚的研究功底,涵盖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等领域,体现了数学在多学科交叉应用中的广阔前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龚永琦;数学与统计学院:王学玢;人事处:谭映)

上一篇
下一篇